弘揚歷史文化傳承 照耀未來前進方向
當我們回顧中國歷史的每個階段,會發現音樂在這歷史長河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不論是《詩經》里描寫音樂的詩歌,亦或是近現代里膾炙人口的流行音樂,都有著豐富的歷史資源,同時也有著豐富的民間傳統資源。
6月27日,在第六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由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主辦,
杭州藝術學校和杭州文化館(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共同承辦的《清音余夢》.
作為一場以江南絲竹為載體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音樂類項目,不僅深入貫徹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更是將現代文化相融相通,為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提供思想文化資源,
把傳承傳統優秀文化面向全世界,將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清音余夢》選取了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圖》中局部場景進行復刻還原,將河圖的歷史過往娓娓重現,
百年絲竹,國潮新韻,當江南清音遇上古畫傳奇,在歷史回響之中,入畫入夢入江南。
江南絲竹俗稱“清音”,起源于明代,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音樂類項目,
是江南水鄉文化的代表之一,深受民間百姓喜愛。明代仇英所繪的《清明上河圖》,
清晰地描繪了“私家樂班”絲竹歌舞表演、婚禮嫁娶、戲臺等多個生活場景,說明“絲竹樂”在明代興盛的情景。
要想呈現真實有質感的舞臺表演場景,離不開燈具設備帶來的舞臺氛圍,
幫助表演者塑造舞臺情景,進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突出舞臺表演的主題。
就像此次展演所使用的燈具設備,就是來自雅江光電的數十臺冥王星四合一切割1400,
專業的顏色盤賦予了舞臺豐富多變的色彩效果,霧化鏡滿足了舞臺染色所需,將表演所需的任何場景淋漓盡致展現出來。